收到粉丝的私信留言:
“22岁的时候觉得自己还很小,根本没有把谈恋爱这件事放在心上。
但是眼看自己马上三十了还一次正经恋爱都没谈过,即便相亲也都以失败告终,心里难免有点着急。
每次看空间或朋友圈的时候,大家不是晒结婚照就是晒娃,只有自己还单着,感觉像要孤独终老似的。
以前还能约上朋友一起逛街、看电影、吃饭,现在他们一个个都有老婆孩子后,很难再约到了。我也因此变得很宅,更加没有机会认识异性。
越这样越怕过情人节、圣诞节这样的节日,因为这些节日每次都我一个人过,感觉大家都是成双成对,只有我一个人独自在家睡觉。” 25岁之后还单身,每次遇到亲朋好友或许都会被问:
结婚钱存够了吗?
你为什么到现在还单身?
你是不是眼光太高,看不上别人?
不打算结婚了吗?你妈还等着抱孙子呢......
这一波波灵魂拷问的背后都传递出一个消息:亲朋好友对你婚姻大事的焦虑。
只是这个时候对方无论用哪种口气问,你都会觉得很烦,有种被压得喘不过气的感觉。
事后再回想这些灵魂拷问,心里多多少少会有点崩溃,精神也会跟着紧张起来,生活更会因此而失去规律,整个人的状态极其不好。
为了摆脱这种痛苦,很多人都会拒绝回家,希望通过回避的方式让自己暂时的逃离。
但你知道为什么很多人都会将这些焦躁源头追溯到提问者身上吗?
1、“原因思维”——过度理由效应
过度理由效应指:指附加的外在理由取代人们行为原有的内在理由而成为行为支持力量,从而行为由内部控制转向外部控制的现象。
换句话说就是:人们都喜欢把自身的问题转到别人身上。 所以每次遇到“大龄男青年至今单身”这些问题时都会给自己找一个合理化理由,如:
现在女人太现实,想要的太多;
男多女少,女生供不应求,自己只能单身;
现在女人太“坏”,不敢娶回家,不愿当接盘侠......
当内心的因果可以匹配上的时候,我们就会很顺其自然的把这些理由合理化,认为不能脱单和自己没有关系。
但是我们用这种模式去处理脱单问题其实一点作用都没有。
原因有两个:
第一:这些灵魂拷问犹如在你身上插了一刀,你能不能承受得住?
很多大龄男青年无法脱单,心里多半不好受。
这个时候如果有个人再来告诉他:你无法脱单,是因为你太穷了。对他来讲无异于在伤口上撒了盐,让原本的痛被放大。 第二:面对问题,潜意识里不仅拒绝回答还不愿接受这个事实。
当你被问到这些问题时,你内心的定义是:为什么条件比我差的人都脱单了,而我还没有。
这个时候你会觉得对方的询问是一种嘲讽:谁让你眼光高;谁让你那么穷;活该单身一辈子找不到对象。
这两个原因是决定你“为什么无法脱单”的真实原因。除此以外也会让你变得更加痛苦,甚至还会折磨你的心理健康。
其实关于脱单背后的真相在于:你当下最需要的不是“找借口”回避问题,而是先愈合自己的伤口,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2、被灵魂拷问伤到后,首要的任务是什么?
面对这些灵魂拷问,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怼回去,认为这是我的事情你不该管。
想象一下,如果你看到一个人被捅了一刀后你会做什么? 01、送医院急救;
02、报警,质问凶手为什么这么做;
03、这个人为什么会被捅?是哪里做的不好吗?
面对这样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可是面对“脱单”,大部分人都会直接做第二点,每天都在想着怎么怼对方。
身边的亲朋好友都爱做第三点:喜欢背后议论人,觉得你脱不了单还不懂得自我反思。
当你被灵魂拷问“为什么你还单身”时,也相当于你做了第二点,顺带让亲朋好友做了第三点,可是互相“掐架”的背后对你脱单没有一点好处,只会让你越来越狼狈。
所以这个时候不如找出问题所在,然后对症下药。 3、脱单前——学会自我提升
01、努力工作;没有伴侣前先努力经营自己的事业,让自己在事业上有一定的成就,这样不仅能在相亲时加分,还能为今后的生活提供保障。
02、多读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没有遇到伴侣前可以利用空暇的时间多看点有意义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样以后两个人在精神上也能产生共鸣。
03、学会自尊自爱;即便暂时没有伴侣也不要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去玩弄感情,动物会“饥不择食”那是因为它们的生存本能,而人之所以能区别于动物,就是因为我们有自我掌控力。
没有合适的对象没关系,要相信努力前进的自己一定可以获得想要的生活,即使前方道路还充满未知,但敢于挑战的人才是赢家。 版权声明
原创文章,作者:乐哉情感,如若转载。
|
2017-11-29
2017-12-02
2017-12-05
2017-12-20
2017-12-21